元代政权刚刚建立,就广收宋代府库的书版,又从南方招募了许多刻工,刻书在南宋的基础上发展,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基本上沿袭了宋代的刻书。历史上一般宋元本并称,也说明元刻本的质量不亚于宋刻本。元刻本对雕版..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士人高濂对宋版书有以下的评价:“宋代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故以宋刻为善。”崇祯年间(1628-1644),藏书家毛晋就曾在自己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宋..
2001至2002年,《中华再造善本》即将正式开工,我因极力反对将彩色印刷改为黑白去底色,被踢出圈子。当时刚刚50岁,舍不得喜爱的工作和事业,就敬而远之不再表态了。历史证明,我当时的意见是正确的。关于印制方面的..
关于《中华再造善本》,我发表过一些批评意见。不少朋友好心劝我说,“《中华再造善本》是你们出版社出版的,你身为当时的出版社总编,就这么不留情面?”还有人对我说,“都因为你发表的那些东西,《中华再造善本》..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籍影印出版项目,从早期筹划,到试制,已经过去17年;其主体部分的《唐宋编》《金元编》和《明代编》《清代编》,也分别于2006年、2014年竣工。我是最早参与该工程筹划工作..
在北京时间的七月七日晚上八点于法国的一家拍卖行上出现了两册非常珍贵罕见的明嘉靖抄本《永乐大典》,现场以五千欧元起拍,最终以812万欧元被华人卖家购得,而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希望能早点"回家"!《永乐大典》是..
《史记》在魏晋时期以传抄形式广为流传,但各本文字多不相同。南朝宋时,裴骃著《史记集解》。至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这便是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史记》三家注”。三家注原本各自单..
套印技术在明代后期发扬光大,吴兴(今浙江湖州)闵、凌两族多以朱墨色套印,风行全国。清代广东套版印书竞为之继美,其中骆氏翰墨园技术精湛,最为著名。1、广东套版印书自明闵齐伋以朱墨本得名,数百年后套印技术..
早在公元七世纪,孙思邈的著作即传至日本。701年,日本仿效唐制,制定大宝律令、疾医令等医药职令,规定医生必修的医籍中,《千金方》便是其中的一种,后被作为培养和考试的教材,不能不产生影响!;加之史载,唐代著..
以汉唐为标志的中国文化曾经惠及四邻、泽被东亚,由民族文化发展为区域文化乃至国际文化。时逢中华民族崛起之盛世,际会传统文化复兴之佳季,追寻汉风唐韵之海外流绪,大致可分三个层次:(1)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
早在影印旧本古籍之前,石印技术已经传入我国并用来印书了。用得最早的是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土山湾印书馆,在同治十三年就用石印机印书。稍后,光绪五年英商美查在上海开设专门石印书籍的点石斋。光绪八年,广..
郑樵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感叹:“史界之有樵,若光芒之一彗星焉。”他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通志》与唐代杜佑的《通典》、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古代学者认为“士不读三..
北京商报讯 (记者宗泳杉)十几年前,属于小众收藏的古籍善本原本在拍卖市场上并不被看好,价格上涨缓慢,关注行情的藏家也并不多。但随着流散海外的古籍善本不断回归,人们对古籍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自2010年春拍..
在中国艺术的收藏江湖中,藏书堪称是顶级收藏。这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古籍收藏家韦力认为,目前古籍市场中主要有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等,其中宋元刻本、明清以及民国的精..
图、文:吴小兵 吴迪毛笔蘸浆糊,镊子揪补纸……在湖南图书馆,有这么一群古籍修复师,他们的工作就是给古书“看病治疗”。湖南图书馆藏有古籍八十余万册,一半以上因虫蛀、鼠啮、絮化、霉蚀、烬毁而亟待修复。今年4..